桃花源记

觅糖网觅糖制作

觅糖带你看世界

【魏晋】陶渊明

晋太元中,武陵人捕鱼为业。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忽逢桃花林,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,渔人甚异之。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

林尽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。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村中闻有此人,咸来问讯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

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,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,后遂无问津者。

译文

东晋太元年间,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。一天,他顺着溪水行船,忘记了路程的远近。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,生长在溪水的两岸,长达几百步,中间没有别的树,花草鲜嫩美丽,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。渔人对此(眼前的景色)感到十分诧异,继续往前行船,想走到林子的尽头。

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,于是便出现一座山,山上有个小洞口,洞里仿佛有点光亮。于是他下了船,从洞口进去了。起初洞口很狭窄,仅容一人通过。又走了几十步,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。(呈现在他眼前的是)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,一排排整齐的房舍。还有肥沃的田地、美丽的池沼,桑树竹林之类的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,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。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,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。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,自得其乐。

村里的人看到渔人,感到非常惊讶,问他是从哪儿来的。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。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(做客)。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。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,就都来打听消息。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,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,不再出去,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。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,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,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。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,听完以后,他们都感叹惋惜。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,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。渔人停留了几天,向村里人告辞离开。村里的人对他说:“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!”

渔人出来以后,找到了他的船,就顺着旧路回去,处处都做了标记。到了郡城,到太守那里去,报告了这番经历。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,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,终于迷失了方向,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。

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,听到这件事后,高兴地计划前往。但没有实现,不久因病去世了。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。

赏析

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、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,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。

文章开端,先以美好闲静、“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”的桃花林作为铺垫,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。在那里,一切都是那么单纯,那么美好,没有税赋,没有战乱,没有沽名钓誉,也没有勾心斗角。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,那么诚恳。造成这一切的原因,作者没有明说,但从“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:原来归根结底,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。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,对生活在虚伪黑暗、战乱频繁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,无疑是令人神往的。作者的简净笔触,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,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。当然,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,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,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,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,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。

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(三代同堂),从“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从“男女”、“黄发”、“垂髫”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。

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。作者借用小说笔法,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。开头的交代,时代、渔人的籍贯,都写得十分肯定,似乎真有其事。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,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。相反,如果一开头就是“山在虚无缥缈间”,读者就会感到隔远,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。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及渔人返寻所志,迷不得路,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,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。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,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。

作者介绍
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说名潜,字渊明)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汉族,东晋浔阳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《归园田居》《桃花源记》《五柳先生传》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

大家都在看

01:26

马说

13万 次观看

05:34

逍遥游

13.5万 次观看

01:16

北冥有鱼

21万 次观看

05:37

归去来兮辞

38.9万 次观看

03:30

曹灿范读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课(选读)《除三害》 | 课文朗读

4.8万 次观看

04:40

劝学

25.7万 次观看

05:40

石壕吏

19.4万 次观看

04:35

醉翁亭记

14万 次观看

04:49

离骚

18.9万 次观看

02:46

小石潭记

11万 次观看

05:34

赤壁赋

19万 次观看

不少人过年喜欢拿云南鲜花饼当礼物送人它的原料一般是

15.2万 次阅读

01:17

道德经

12.7万 次观看

06:57

陈涉世家

16万 次观看

00:38

鸟鸣涧课文朗读

2.4万 次观看

13:06

曹灿范读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《最后一头战象》 | 课文朗读

4.5万 次观看

02:14

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朗读

3.1万 次观看

06:50

过秦论

17.5万 次观看

03:53

兰亭序

20.2万 次观看

03:36

木兰诗

23.1万 次观看

我国古人在拜年时往往双手握拳这一礼数又称为

12.3万 次阅读

04:11

蜀道难

15.3万 次观看

04:46

送东阳马生序

19.5万 次观看

01:31

伯牙绝弦课文朗读

9091 次观看

01:41

洛神赋

10.9万 次观看

01:10

小池古诗

20.5万 次观看

以下哪一项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的习俗

10.9万 次阅读

03:57

难忘的一课课文朗读

1万 次观看

03:25

肖玉范读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《剥豆》 (选读)| 课文朗读

4.5万 次观看

00:59

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

13.9万 次观看

01:49

爱莲说

7.6万 次观看

03:25

剥豆选读课文朗读

4.5万 次观看

02:50

字典公公共家里的争吵课文朗读

2.4万 次观看

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五有破五之说这里的破是指

18.9万 次阅读

02:04

称象课文朗读

3.5万 次观看

01:21

赠汪伦

30.5万 次观看

01:47

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朗读

6万 次观看

03:25

小柳树和小枣树课文朗读

2.8万 次观看

传统节日中,正月初三又被称为

15.4万 次阅读

03:51

“凤辣子”初见林黛玉课文朗读

7465 次观看

02:22

麻雀课文朗读

8917 次观看

01:15

观沧海

16.6万 次观看

04:46

中华少年课文朗读

3.2万 次观看

01:11

孟郊 游子吟

11.4万 次观看

01:23

小二郎上学 儿歌

23.7万 次观看

00:57

刻舟求剑课文朗读

1.3万 次观看

00:57

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

11.6万 次观看

03:03

灰雀课文朗读

7070 次观看

01:00

柳树醒了课文朗读

2.3万 次观看

05:45

春江花月夜

12.5万 次观看

关于我们

公司简介联系我们权利声明
Copyright © 2019 觅糖 版权所有京ICP备1745981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155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B2-20190569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31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