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唐】林杰
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
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
译文
七夕晚上,望着碧蓝的天空,就好像看见隔着“天河”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。
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,一边乞巧(对月穿针),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。
赏析
《乞巧》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。农历七月初七夜晚,俗称“七夕”,又称“女儿节”“少女节”。是传说中隔着“天河”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。乞巧,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。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,如果线从针孔穿过,就叫得巧。
“七夕今霄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”“碧霄”指浩瀚无际的青天。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。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,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,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,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。
“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”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,简明扼要,形象生动。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,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,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。
作者介绍
林杰(831—847)字智周,福建人,唐代诗人。小时候非常聪明,六岁就能赋诗,下笔即成章。又精书法棋艺。卒,年仅十七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两首。《乞巧》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。农历七月初七夜晚,俗称“七夕”,又称“女儿节”“少女节”。是传说中隔着“天河”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。过去,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,所谓乞巧,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。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,如果线从针孔穿过,就叫得巧。这一习俗唐宋最盛。
以下哪一项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的习俗
10.9万 次阅读
01:13
荷叶圆圆课文朗读
4.7万 次观看
00:50
秋夕七夕
19.8万 次观看
我国古时有挂桃符过年的习俗因为古人认为桃符能
19.2万 次阅读
02:10
看雪课文朗读
1万 次观看
拜年常用吉祥语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指的是哪五福
17.6万 次阅读
01:03
沉醉东风七夕
14.2万 次观看
00:48
比尾巴小学课文朗读
3.7万 次观看
01:54
棉鞋里的阳光课文朗读
2.1万 次观看
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五有破五之说这里的破是指
18.9万 次阅读
01:32
太阳的话课文朗读
4.7万 次观看
春节前扫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那古人何时能用上扫帚呢
10.9万 次阅读
00:51
四季课文朗读
4.6万 次观看
10:20
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朗读
4.2万 次观看
02:54
颐和园课文朗读
2.7万 次观看
02:45
翠鸟课文朗读
4.6万 次观看
01:40
行香子七夕
15.9万 次观看
01:30
坐井观天课文朗读
2.3万 次观看
03:39
小桥流水人家课文朗读
3.5万 次观看
04:41
和田的维吾尔人课文朗读
1万 次观看
06:23
灯光课文朗读
3.6万 次观看
02:07
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课文朗读
4.8万 次观看
02:33
美丽的小路课文朗读
3.3万 次观看
儿童强不睡,相守夜欢哗指的是哪个春节习俗
15.3万 次阅读
13:32
英语作文词语选择技巧
17.3万 次观看
06:57
陈涉世家
16万 次观看
02:28
虹云范读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课(选读)《我爱故乡的杨梅》 | 课文朗读
1.9万 次观看
00:55
迢迢牵牛星七夕
12.8万 次观看
01:11
游子吟 古诗
13万 次观看
02:26
大象简笔画
10.2万 次观看
01:13
鹊桥仙七夕
18.2万 次观看
04:45
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课文朗读
1.8万 次观看
01:02
登鹳雀楼
23.1万 次观看
02:03
五花山课文朗读
4.7万 次观看
02:31
虹云范读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课《荷花》 | 课文朗读
1.5万 次观看
01:32
胖乎乎的小手课文朗读
1.2万 次观看
02:01
斗笠选读课文朗读
1.4万 次观看
02:50
字典公公共家里的争吵课文朗读
2.4万 次观看
明朝有记载元旦拜年要作匾食匾食指
13.2万 次阅读
04:41
浣溪沙
14.2万 次观看
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下列哪个曾是饺子的原名
10.7万 次阅读
02:51
丑小鸭课文朗读
5.5万 次观看
01:49
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文朗读
4万 次观看
02:12
欧阳慧范读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课《爬天都峰》 | 课文朗读
4.3万 次观看
04:46
中华少年课文朗读
3.2万 次观看
02:20
泉水课文朗读
3.2万 次观看
02:19
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朗读
4.4万 次观看
02:02
要下雨了课文朗读
1.9万 次观看
06:23
詹泽范读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《灯光》 | 课文朗读
3.6万 次观看
06:23
唯一的听众课文朗读
4.7万 次观看